人民银行: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 助力经济绿色转型
2023年是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,人民银行将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金融支持。一是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,为经济高质量发展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。二是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和质效,更好地支持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。三是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,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。四是深化金融改革,有序扩大金融业高水平开放。
3月3日,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“权威部门话开局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,介绍“坚定信心、守正创新,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”有关情况。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表示,2023年,人民银行在结构性货币政策上有两个亮点:一是支持小微企业、民营经济。二是绿色金融。2022年人民银行普惠小微贷款的余额接近24万亿人民币,授信户数超过5600万户。2022年人民银行两个支持工具带动的碳减排相当于1亿吨二氧化碳当量。
自从我国提出“双碳”目标以来,绿色金融迎来了广阔的发展空间。易纲认为,碳排放有一个负外部性,也就是排碳企业或者单位没有为其排出的碳付出成本,所以企业排碳对社会有负的影响。金融能做的事儿就是要减少负外部性,逐步降低绿色溢价,就是要加强信息披露,通过加强信息披露能够使社会知道是谁在排碳、排了多少,逐步实现谁排碳谁承担排碳的成本,这样就可以降低绿色溢价,使绿色能源、清洁能源更便宜,企业和家庭更愿意用绿色产品。下一步,人民银行将健全绿色金融标准体系,提高金融机构环境信息披露水平,支持绿色金融工具发展,加强绿色金融国际合作,助力经济绿色转型,使生产方式、生活方式更加绿色。
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下降到历史较低水平
人民银行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过程中,货币政策非常重要。易纲认为,人民银行货币政策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以下几个特点:
第一,货币政策总量上,保持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。2018年以来,人民银行累计14次降低存款准备金率,释放的长期流动性超过11万亿元,保持流动性的合理充裕。在总量上,充足的信贷增长对稳就业、保民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,特别是保住小微企业市场主体,有一个很好的货币信贷环境。在利率政策上,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,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,适当降低融资成本。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,世界主要央行大幅度降低利率,人民银行利率降低了20-30个基点,基本上保持稳定。2022年,新发放的企业贷款利率平均是4.17%,较2018年下降了1.28个百分点,普惠小微贷款利率从2018年1月的6.3%下降到2022年12月的4.9%,这都是历史比较低的水平。“2022年融资成本下降支持了小微企业,这是一个支持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方面。”易纲表示。
第二,在利率政策上,以国内经济为主来考虑问题,保持实际利率的合适水平,适当降低融资成本。2020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冲击,世界主要央行大幅度降低利率,人民银行利率降低了20-30个基点,但基本上保持稳定。特别明显的一个对比就是2022年因为全世界通货膨胀非常高,世界主要央行都在大幅度加息,人民银行没有加息,反而还降低了两次利率,降低利率幅度20-50个基点,金融机构贷款市场报价利率降了两次,所以融资成本下降支持了小微企业,这是一个支持实体经济非常重要的方面。
第三,在结构上,加大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。在疫情困难的时候,支持小微企业贷款延期还本付息和信用贷款,有力地保市场主体、保就业。出台的一系列结构性货币政策的重点也是在绿色金融、科技创新、基础设施建设、保交楼方面都是在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。下一步的思路是,一方面货币信贷总量要适度,节奏要平稳,要巩固实际贷款利率下降的成果。另一方面要适度发挥结构性货币政策的作用,继续对普惠小微、绿色金融、科技创新等领域保持有力的支持力度。
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,保持稳健的货币政策,既着力扩大内需,大力支持实体经济,又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。
后续贷款是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
针对“在美联储持续加息的情形下,我国国内消费需求在加速复苏,人民银行对通胀上升是否有所担忧”的媒体记者的提问,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刘国强表示,第一,关于降息相关的问题。2022年,我国企业贷款利率是4.17%,创历史新低。2023年,人民银行精准有力实施好稳健的货币政策是货币政策总的取向,但是具体的政策工具怎么使用要综合考虑,相机抉择。一是坚持以我为主,把国内目标放在首位。从目前来看,国内经济好转是肯定的,但是也存在一些不确定性因素,所以下一步人民银行将加强调研,根据经济发展情况的变化和需要,统筹增长和物价,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工具。二是统筹短期和长期,强化跨周期调控和逆周期调节,坚持正常的货币政策,保持正利率和向上的收益率曲线,不大水漫灌、不大收大放。三是统筹国际与国内,既立足国内,调控有度,又密切关注国际动态,加强预期管理,兼顾好内部均衡和外部均衡。
第二,关于结构性货币政策。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是发挥牵引和带动作用,就是由结构性货币政策带动金融机构后续的贷款,而后续贷款才是金融机构支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力军。下一步,人民银行将持续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进行评估,做好分类管理,做到有进有退,对一些需要长期支持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,结构性货币政策会给予较长期的、持续的支持。比如,普惠金融领域对一些阶段性特征比较明显的工具要及时退出,当然退出的时候要注重“缓退坡”,不要急转弯。
第三,关于通胀的问题。2023年,我国通胀水平总体保持温和是主基调,从短期看,通胀压力总体可控,因为当前我国经济处在恢复发展的过程中主要矛盾是有效需求不足,但是产业链、供应链运转顺畅,供给比较充足,居民通胀预期比较平稳,具备保持物价基本稳定的有利条件。从更长的时间看,外部环境还有很多难以预料的事情,需求还在逐步恢复,虽然通胀的概率不大,但是不等于没有,因此要树立底线思维,对通胀保持警惕。
易纲强调,下一步,人民银行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、广义货币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名义经济增速基本匹配;继续加大对科技创新、制造业、绿色和能源保供的支持,进一步增强小微企业、乡村振兴、就业等普惠金融服务;推动金融稳定法的出台,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,保护最广大的老百姓、中小投资者、被保险人的利益。善始善终做好平台企业金融业务整改,加强常态化监管,支持平台企业健康规范发展;进一步营造市场化、法治化、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,稳步扩大金融领域规则、规制、管理、标准等制度型开放。
来源 : 中国工业新闻